3G无线传输
3G无线传输
中文名3G无线传输技术
创新主要表现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基本特点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
技术标准W-CDMA
技 术3G技术
目录
13G无线传输技术
23G的含义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
3基本特点
4主要表现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5技术标准
6优势和缺点
7应用
8结束语
13G无线传输技术
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文章介绍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含义及3G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了3G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面向未来,人们对3G技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
23G的含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的建设已经指日可待, 3G也已经从专家口中的一个术语, 变为社会大众口中的一个常用词。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如AMPS 和TACS等} 是采用FDMA 制式的模拟蜂窝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业务种类有限, 不能满足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如采用TDMA制式的欧洲GSM/ DCS1800 , 北美I S- 54 和采用CDMA制式的美国I S- 95 等) 则是数字蜂窝系统。虽然其容量和功能与第一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其业务主要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 9. 6kb/s ) , 远不能满足新业务和高传输速率的需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
系统简称3G系统, 它最早是国际电联( I TU- R) 于1985 年提出的, 当时命名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PLMTS) 。由于当时预期该系统在2000 年使用, 并工作在2000MHZ 频段, 故于1996 年正式改名为I 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致目标是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全球化就是提供全球海陆空三维的无缝隙覆盖, 支持全球漫游业务; 综合化就是提供多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 特别是多媒体业务; 个人化就是有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的讲,可以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秒)、384KBps(千字节/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基本特点
从目前已确立的3G标准分析,其网络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技术包括小区复用、多址/双工方式、应用频段、调制技术、射频信道参数、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帧结构、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诸多方面。纵观3G无线技术演变,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抛弃了2G,而是充分借鉴了2G网络运营经验,在技术上兼顾了2G的成熟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根据IMT-2000确立的目标,未来3G系统所采用无线技术应具有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适应多业务环境,并具有较好的网络灵活性和全覆盖能力。
4主要表现
3G在无线技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为实现全球漫游目标,按ITU规划IMT-2000将统一采用2G频段,可用带宽高达230MHz,分配给陆地网络170MHz,卫星网络60MHz,这网络为3G容量发展,实现全球多业务环境提供了广阔的频谱空间,同时可更好地满足宽带业务。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充分考虑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G网络射频载波信道根据业务要求,可选用5/10/20M等信道带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码片速率,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在宽带信道中,可以灵活应用时间复用、码复用技术,单独控制每种业务的功率和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扩频因子,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速率业务映射到宽带信道上,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3G主流技术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用以改善下行传输信道性能,这一方面提高了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径信道影响导致扩频码分多址用户间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统自干扰的偏差,但总体上快速功率控制的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是有好处的。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3G基站采用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可以进行发信波束赋形,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减小系统自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大系统容量,另外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基站及终端产品中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5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日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得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在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之后,启动了44个重点城市的网络优化工程,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340多个城市的CDMA网络建设工作,满足了82个无线城市的无线上网需求。中国电信还发布了“天翼”品牌并启动了189号段放号。由于之前所采购的设备都支持CDMA2000制式,中国电信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在3G牌照发放后,只需进行软件升级,中国电信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建设起一个全国覆盖的3G网络。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6优势和缺点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TD-SCDMA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在技术上, 由于各个标准草案都是理论上的系统, 没有哪个系统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在政治上, 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互不相让, 各公司之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我国提出的标准——— TD- SCDMA 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 我国的TD- SCDMA 在技术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第一, TD- SCDMA 有最高的频谱利用率。因为我国标准是一种时分双工( TDD) 的移动通信系统, 只用一段频率就可完成通信的收信和发信, 而WCDMA 和c dma 2000 采用的都是频分双工( FDD) 的移动通信系统, 需要两段不同的频率才能完成通信的收信和发信。第二, TDSCDMA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智能天线技术。基站天线可以自动追踪用户手机的方向, 使通信效率更高, 干扰更少, 设备成本更低。第三, 我国政府和运营商给予我国提出的3G 标准以巨大的支持, 同时, 大唐集团也采取了广泛的联合策略, 使这一起步较晚的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经过艰苦的努力, 2000 年5 月5 日, TD- SCDMA 被I TU 正式批准为国际标准, 与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 以及由美国提出的c dma 2000 标准同列三大标准的行列。之后, TD- SCDMA 又被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 组织正式接纳, 成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选择方案之一。
7应用
当前,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网络上实现,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已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业务,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成为3G网络的核心业务和热点业务。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移动流媒体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 目前国人对手机、电脑等移动高速上网的需求都在增长,相对于其它业务,移动宽带很可能短时间内成为3G的主流应用。中国电信日前推出的“天翼”品牌,主打“互联网手机”概念,就是充分利用目前CDMA网络峰值传输速率能达到153.6KBps的优势,为用户打造高速率、全域覆盖、使用便捷的手机互联网体验,满足用户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作为回应,中国移动大幅降低了手机GPRS上网费。很显然,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围绕移动宽带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差异化应用。
8结束语
总之,3G应用的成熟是一个渐进过程,有待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相信在启动3G之后,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3G的应用必定能逐步地走向成熟和丰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3G牌照的发放,无线数据增值业务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将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新的市场增长点。
远距离激光夜视摄像机,200米-500米激光摄像机、激光 透雾摄像机,1000米到5000米激光透雾摄像机、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电信级无线网桥,室外型无线AP网桥,工业级无线数字网桥,工业级远程无线微波,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无线网桥,数字网桥传输设备,无线微波,数字微波,数字微波监控设备,数字微波无线传输系统,无线监控系统,无线监控设备,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传输器材,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无线传输设备,无线影音监控设备,无线音视频传输设备,3G无线监控系统,3G无线传输系统,3G无线音视频传输设备,无线移动图像传输系统,移动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非可视无线传输设备,非可视无线监控系统,激光夜视透雾系统无线数字微波、无线数字网桥、COFDM非可视移动传输、COFDM车载传输、COFDM密拍无线传输、COFDM单兵传输、3G音视频传输、3G单兵传输、3G车载传输、3G移动传输与CDMA多卡图像移动传输设备、无线传输设备、无线通讯设备、无线网络视频服务器、无线网络高速球、无线网络覆盖
中文名3G无线传输技术
创新主要表现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基本特点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
技术标准W-CDMA
技 术3G技术
目录
13G无线传输技术
23G的含义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
3基本特点
4主要表现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5技术标准
6优势和缺点
7应用
8结束语
13G无线传输技术
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文章介绍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含义及3G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了3G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面向未来,人们对3G技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
23G的含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的建设已经指日可待, 3G也已经从专家口中的一个术语, 变为社会大众口中的一个常用词。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如AMPS 和TACS等} 是采用FDMA 制式的模拟蜂窝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业务种类有限, 不能满足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如采用TDMA制式的欧洲GSM/ DCS1800 , 北美I S- 54 和采用CDMA制式的美国I S- 95 等) 则是数字蜂窝系统。虽然其容量和功能与第一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其业务主要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 9. 6kb/s ) , 远不能满足新业务和高传输速率的需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
系统简称3G系统, 它最早是国际电联( I TU- R) 于1985 年提出的, 当时命名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PLMTS) 。由于当时预期该系统在2000 年使用, 并工作在2000MHZ 频段, 故于1996 年正式改名为I 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致目标是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全球化就是提供全球海陆空三维的无缝隙覆盖, 支持全球漫游业务; 综合化就是提供多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 特别是多媒体业务; 个人化就是有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的讲,可以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秒)、384KBps(千字节/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基本特点
从目前已确立的3G标准分析,其网络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技术包括小区复用、多址/双工方式、应用频段、调制技术、射频信道参数、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帧结构、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诸多方面。纵观3G无线技术演变,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抛弃了2G,而是充分借鉴了2G网络运营经验,在技术上兼顾了2G的成熟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根据IMT-2000确立的目标,未来3G系统所采用无线技术应具有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适应多业务环境,并具有较好的网络灵活性和全覆盖能力。
4主要表现
3G在无线技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为实现全球漫游目标,按ITU规划IMT-2000将统一采用2G频段,可用带宽高达230MHz,分配给陆地网络170MHz,卫星网络60MHz,这网络为3G容量发展,实现全球多业务环境提供了广阔的频谱空间,同时可更好地满足宽带业务。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充分考虑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G网络射频载波信道根据业务要求,可选用5/10/20M等信道带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码片速率,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在宽带信道中,可以灵活应用时间复用、码复用技术,单独控制每种业务的功率和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扩频因子,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速率业务映射到宽带信道上,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3G主流技术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用以改善下行传输信道性能,这一方面提高了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径信道影响导致扩频码分多址用户间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统自干扰的偏差,但总体上快速功率控制的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是有好处的。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3G基站采用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可以进行发信波束赋形,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减小系统自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大系统容量,另外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基站及终端产品中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5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日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得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在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之后,启动了44个重点城市的网络优化工程,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340多个城市的CDMA网络建设工作,满足了82个无线城市的无线上网需求。中国电信还发布了“天翼”品牌并启动了189号段放号。由于之前所采购的设备都支持CDMA2000制式,中国电信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在3G牌照发放后,只需进行软件升级,中国电信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建设起一个全国覆盖的3G网络。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6优势和缺点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TD-SCDMA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在技术上, 由于各个标准草案都是理论上的系统, 没有哪个系统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在政治上, 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互不相让, 各公司之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我国提出的标准——— TD- SCDMA 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 我国的TD- SCDMA 在技术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第一, TD- SCDMA 有最高的频谱利用率。因为我国标准是一种时分双工( TDD) 的移动通信系统, 只用一段频率就可完成通信的收信和发信, 而WCDMA 和c dma 2000 采用的都是频分双工( FDD) 的移动通信系统, 需要两段不同的频率才能完成通信的收信和发信。第二, TDSCDMA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智能天线技术。基站天线可以自动追踪用户手机的方向, 使通信效率更高, 干扰更少, 设备成本更低。第三, 我国政府和运营商给予我国提出的3G 标准以巨大的支持, 同时, 大唐集团也采取了广泛的联合策略, 使这一起步较晚的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经过艰苦的努力, 2000 年5 月5 日, TD- SCDMA 被I TU 正式批准为国际标准, 与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 以及由美国提出的c dma 2000 标准同列三大标准的行列。之后, TD- SCDMA 又被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 组织正式接纳, 成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选择方案之一。
7应用
当前,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网络上实现,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已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业务,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成为3G网络的核心业务和热点业务。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移动流媒体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 目前国人对手机、电脑等移动高速上网的需求都在增长,相对于其它业务,移动宽带很可能短时间内成为3G的主流应用。中国电信日前推出的“天翼”品牌,主打“互联网手机”概念,就是充分利用目前CDMA网络峰值传输速率能达到153.6KBps的优势,为用户打造高速率、全域覆盖、使用便捷的手机互联网体验,满足用户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作为回应,中国移动大幅降低了手机GPRS上网费。很显然,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围绕移动宽带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差异化应用。
8结束语
总之,3G应用的成熟是一个渐进过程,有待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相信在启动3G之后,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3G的应用必定能逐步地走向成熟和丰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3G牌照的发放,无线数据增值业务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将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新的市场增长点。
远距离激光夜视摄像机,200米-500米激光摄像机、激光 透雾摄像机,1000米到5000米激光透雾摄像机、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电信级无线网桥,室外型无线AP网桥,工业级无线数字网桥,工业级远程无线微波,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无线网桥,数字网桥传输设备,无线微波,数字微波,数字微波监控设备,数字微波无线传输系统,无线监控系统,无线监控设备,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传输器材,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无线传输设备,无线影音监控设备,无线音视频传输设备,3G无线监控系统,3G无线传输系统,3G无线音视频传输设备,无线移动图像传输系统,移动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非可视无线传输设备,非可视无线监控系统,激光夜视透雾系统无线数字微波、无线数字网桥、COFDM非可视移动传输、COFDM车载传输、COFDM密拍无线传输、COFDM单兵传输、3G音视频传输、3G单兵传输、3G车载传输、3G移动传输与CDMA多卡图像移动传输设备、无线传输设备、无线通讯设备、无线网络视频服务器、无线网络高速球、无线网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