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机
·高效电机简介 | Top |
·高效电机的发展历史 | Top |
从国外经验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主要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来支持推广高效电机,迅速启动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采取定额补贴或从节约的电费中给予折扣补贴等办法,鼓励用户购买使用高效电机,同时逐步提高能效准入标准。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美国已全面普及超高效电机,整体能效水平比我国高两个等级。
高效节能电机是指能效等级为2级以上的电机。在我国,能效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的节能评价值,相对于欧盟EFF1标准,即能效等级为2级(IE3)的异步电动机,称为高效电动机。
表 1:我国电机能效等级分类
3级(IE2) 标准效率电机,效率最低 (目前市场准入标准)
2级 (IE3)高效率电机 (目前高效电机标准,2014年有南阳防爆,五星电机等40家低压电机企业入围国家高效电机推广目录)
1级 (IE4)超高效率电机 (目前世界上只有西门子和南阳防爆获得IE4认证)
·高效电动机在全球的政策及推广情况 | Top |
美国能源部1998年制定了电机挑战计划,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保证这一计划的落实,根据法律规定,2010年12月17日将强制实行超高效电机标准(NEMA标准),政府将对超高效电机的使用给予25美元/马力的补助,同时,对回收高效电机给予5美元/马力的补助。美国市场推广情况较好,高效电机市场份额达到54%,超高效电机市场份额达到16%。
欧盟紧接美国的步伐,2011年开始强制执行高效电机标准,计划2015年将开始强制执行超高效电机标准,高效电机市场份额达到87%,超高效电机市场份额达到13%。
·高效电机发展前景 | Top |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高效电机研发方面与国际水平基本保持同步,技术进步非常乐观;但遗憾的是,我国生产的IE3电机国内应用得太少,大部分用于出口。不难看出,我国在高效电机方面还存在巨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工业领域电机用电量约占工业用电总量的75%,因而电机节能已成为工业节能的关键。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以高效电机为代表的节能设备在市场上备受关注。
高效电机是指通用标准型电动机具有高效率的电机。高效电机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标准电机相比,使用高效电机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
我国在2008年才将电机系统节能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之一,2009年又把高效、超高效电机应用列入惠民工程。而去年年初,又出台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该计划提到,2015年我国将实现电机产品升级换代,50%的低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产品、40%的高压电动机产品达到高效电机能效标准规范;累计推广高效电机1.7亿千瓦,淘汰在用低效电机1.6亿千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技改1亿千瓦,实施淘汰电机高效再制造2000万千瓦。
也就是说,预计2015年当年实现节电8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能2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00万吨。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宣布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该计划拟用3年时间,提升全国电机能效,促进电机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的3万多家工业企业将是该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据此估算,此番计划的进行,将带动高效电机及相关设备需求接近千亿元。未来随着能效提升计划的推进,高效电机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形。
中国电机出口将逐渐放量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事传统电机生产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电机企业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进口商。国内现有存量电机中高效电机比重不到5%,生产的高效电机主要销往国外。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效电机在中国的应用比例目前仅为23%-25%。
尽管我国已逐步成为电机制造大国,掌握了高效及超高效节能电机生产技术,但整体来看,电机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电机用量大、能效水平低。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曾表示,目前我国总体能效水平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电机、变压器等耗电设备的能效使用,用量大、应用面积广,每年通过电机耗电的电量占全社会耗电的64%,工业领域电机能耗占工业领域总用电量的70%多,电机系统的能效消耗与国外比相差更多,大概在15%-20%左右。
按照GB18613-2012标准,我国目前生产和在用电机多为低于标准规定的3级能效电机,其平均效率为87%,而发达国家早已推行的高效电机效率已达到91%以上。另外,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在用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仅为5%左右。有专家表示,未来我国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电机及其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如研发高效节能电机、高效传动系统、电机系统的合理匹配、电机系统节能的系统集成方案等。另一方面则要制定电机系统节能相关标准,如系统节能改造导则、专用领域的电机系统节能检测、评价标准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电机系统节能认证机构,如市场准入认证、节能产品认证、各类高效电机系统节能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