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是指不需要人直接参与操作,而由机械设备、仪表和自动化装置来完成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加工的生产过程。
目录
1定义
2历史发展
3主要影响
1定义
生产自动化的范围很广,包括加工过程自动化、物料存储和输送自动化、产品检验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和产品设计及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等。
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人的职能主要是系统设计、 组装、调整、 检验、监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调整和检修自动化设备和装置。
2历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生产自动化现象,例如,出现了由人遥控的自动化机器体系、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甚至是部分脑力劳动,它们能够代替工人在高温、易爆、剧毒、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的环境中不知疲劳、不发牢骚地每天工作24小时,并且成本每小时只相当于雇佣工人的■左右,从而为资本家带来了大量的剩余价值。
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如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奈斯比特等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中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是以工业生产的大型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为中心的;70年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则转向以信息化为中心,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电脑为主的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3主要影响
主要因为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它毕竟只是由各种机械、精密仪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传动装置等组装起来的机器,是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物的因素,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即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只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其次,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劳动,它们不仅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和制造,而且在运转中也要由人来控制、调试和维修等等。即使在资本主义所谓的“无人工厂”中,在生产现场可能会看不到人,但是,在总控制室里、在设计室里、在研究室里却大有人在。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是由这些在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背后操纵它们工作的劳动者所创造的,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不过是被人的指令和意志所推动的一种生产工具。
第三,在自动化企业中,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是工人、科学家、工程师复杂劳动的一种物化。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在自动化企业中,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人数尽管会减少,但是,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从而使资本家能够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之,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产量增加了,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增多了,但是,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机器体系、机器人的出现,不可能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生产自动化,是指不需要人直接参与操作,而由机械设备、仪表和自动化装置来完成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加工的生产过程。
目录
1定义
2历史发展
3主要影响
1定义
生产自动化的范围很广,包括加工过程自动化、物料存储和输送自动化、产品检验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和产品设计及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等。
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人的职能主要是系统设计、 组装、调整、 检验、监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调整和检修自动化设备和装置。
2历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生产自动化现象,例如,出现了由人遥控的自动化机器体系、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甚至是部分脑力劳动,它们能够代替工人在高温、易爆、剧毒、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的环境中不知疲劳、不发牢骚地每天工作24小时,并且成本每小时只相当于雇佣工人的■左右,从而为资本家带来了大量的剩余价值。
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如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奈斯比特等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中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是以工业生产的大型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为中心的;70年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则转向以信息化为中心,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电脑为主的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3主要影响
主要因为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它毕竟只是由各种机械、精密仪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传动装置等组装起来的机器,是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物的因素,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即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只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其次,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劳动,它们不仅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和制造,而且在运转中也要由人来控制、调试和维修等等。即使在资本主义所谓的“无人工厂”中,在生产现场可能会看不到人,但是,在总控制室里、在设计室里、在研究室里却大有人在。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是由这些在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背后操纵它们工作的劳动者所创造的,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不过是被人的指令和意志所推动的一种生产工具。
第三,在自动化企业中,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是工人、科学家、工程师复杂劳动的一种物化。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在自动化企业中,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人数尽管会减少,但是,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从而使资本家能够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之,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产量增加了,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增多了,但是,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机器体系、机器人的出现,不可能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