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资源 > 电子百科

指纹鉴定

  指纹鉴定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文名指纹鉴定
  应用领域金融 公安 门禁 户籍管理等领域
  原 理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生理特征
  作 用身份识别
  目录
  1简介
  2指纹鉴定
  3指纹泄密
  4指纹形成
  1简介
  指纹是手指皮肤上特有的花纹,由皮肤上的隆起线构成。这些隆起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被称为细节特征点。隆起线的这种细节特征有无数种排列,因此,每个人的指纹甚至一个指纹的每条隆起线都是独特的。中国是公认的指纹运用发源地。“睡虎地秦简中”有堪查盗窃案件现场“手迹六处”的记载。据现有史料,手印运用始于唐朝。在契约上的红色手印被做为人身同一认定的重要依据。到宋代,指纹已运用到刑事诉讼中了。
  指纹法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最早的有记载的使用指纹法辨别人的为唐代学者贾公彦,1927年德国罗伯特·海因德尔就在其《指纹鉴定》一书中说,中国唐代的贾公彦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纹识别人的第一个学者。实际上,中国的应用指纹的历史远在唐代之前。解放后发现的唐代许多文书、契约、遗嘱上都有指纹、指节纹或掌纹,以此作为识别个人的重要手段。此后历代,都沿用在文书上以指模、掌模为鉴的习惯。我国古代军队有《箕斗册》,即登记士兵指纹,以便检查。这表明当时己能对指纹按形态、结构进行正确分类,并将这种分类特征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我国用指纹破案的记录可追溯二千多年前的秦代。在云梦出土秦简中的《封诊式·穴盗》篇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这说明我国指纹法的应用是很早的事情了,到宋慈时代已经十分成熟,并收录在宋慈《洗冤录》中。
  指纹
  在西方,最早提出的指纹鉴定罪犯的是英国医生,亨利.福尔兹。1880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他的一封信,谈到“当血污的指印在泥土、杯子等东西上留下痕迹时,它们就能导致用科学方法来证明罪犯的身份”。英国科学家法郎西斯*盖尔顿在前人基础上首创指纹分类编码技术,1982年出版了他的专著指纹。其中便有三个影响重大的结论
  (1)指纹终身不变
  (2)指纹可以识别
  (3)指纹可以分类。
  J?布塞蒂奇于1892年在盖尔顿研究的启发下,创造了一套实用的指纹分类方法,他在《人体测量学和指纹学使用概论》一书中详述了指纹学的优越性,导致1896年阿根廷警察局在世界上率先使用指纹术。从此,近代指纹术风行世界警坛,最终取代了发明于1879年且风行一时的贝蒂永(法国人类学家)人体测量法(结合人体次测量;特征描述和照像来鉴定罪犯)。
  指纹被认为是区分不同人的可靠手段,已有逾百年的历史。进入计算机时代,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更广泛地应用于刑事鉴定。在入口控制系统设计中,利用指纹作为身份识别的技术,约在1972年以后才真正得到承认。
  2指纹鉴定
  开放分类法律
  鉴定
  指纹鉴定是犯罪侦察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识别罪犯最普遍的方法。“指纹鉴定”(源于拉丁语daktylosh――“手指”、skopeo――“看”),这个术语首次出现于1887年的印度。当时,英国官员威廉?赫谢尔在向印度士兵发放薪水时要求他们在付款收据上留下指印。后来,他开始在其辖区的一个监狱中使用同样的方法――命令每一个犯人在花名册上自己名字旁边按下指印。20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人的指纹永远也不会与另一个人的相同,而且纹样终生不变,即使手指受伤(比如被开水烫伤),指纹也能完全恢复。赫谢尔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立即致函监狱总监,建议使用这一方法。然而后者将此视为疯人呓语。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位叫亨利·福尔兹的苏格兰医生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最终确定指纹能绝对准确地鉴别一个人这一事实的,是英国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1888年伦敦发生了系列谋杀案,令市民恐慌不安。但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所在地)掌握的只是一些对嫌疑犯外表的简单描述、少得可怜的特征和传统的演绎推理法。正好在这时,高尔顿先生连续采集了数千人的指纹并加以分析研究。尽管那个杀人犯终未被捉到,但对数千人指纹的研究使他确信 人的指纹共有四个基本类型,其余的均由此衍生,由此也奠定了指纹分类法的基础。高尔顿得出的十个手指指纹重样的可能性的比例是1 640亿,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两个人有一样的指纹这种情况。当时,这一发现引起轰动。苏格兰场据此破获了数百件悬案。于是从1900年开始指纹鉴定术成为伦敦警察破案的正式方法。1911年,采用指纹鉴定方法抓获了达?芬奇一幅名画的偷窃者。随后,其他国家的警察系统也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直至今天。
  可以的话,政府机关是有的,例如公安局、法院、科研机构等,有些城市私人的类似电子科技的公司也有的。
  3指纹泄密
  多大年龄?用什么化妆品?吃什么药?抽不抽烟?查查指纹就知道
  指纹可以鉴别人的身份,但是最近,英国的科学家却又发现,一个人的年龄甚至生活方式,比如经常吃什么药,用什么化妆品,吸烟状况,平时的生活区域等,都可以通过指纹反映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指纹不会随着人的成长而发生变化,这是鉴定人们身份的重要依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指纹专家罗亚平教授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人手指头的纹线肯定会有个量变,会由细变粗,由浅到深。
  翻开手看看,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指纹纹路都不一样,可以说终生不变。就因为它不变,所以可以用指纹作为鉴定人身份的标志。
  我们的指纹是因为凹凸不平才有立体感,才可以显现出纹路来。凸起的纹线叫乳突线,凹陷下去的地方叫小犁沟。有些情况下,小犁沟里面有些特征过去反映不出来,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显现出来,但这并非本质的变化。
  指纹中可以泄露人的生活方式:年龄、生活区域、吸烟、药物。
  罗亚平说,通过指纹可以判断年龄,人在年龄小时手掌面积也小,指纹线也显得细。我们可以通过纹线的粗细和密集程度,判断出这个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为什么通过指纹还可以获得人的生活区域、吸烟或服药的信息呢?罗亚平教授说,手指头的皮肤里有汗腺,汗液通过汗腺导管将人体新陈代谢的废弃物输送到汗孔,然后排出体外。在手指上,汗孔正分布在凸起的乳突线上,一个挨一个非常密集。而小犁沟没有汗孔,不会分泌任何物质,分泌物全在这条线上,当你碰到某物体时,接触到乳突线的地方就会留下汗液,继而留下指纹纹路形态。所谓指纹泄露生活方式,其实是因为汗液泄露了你的生活方式。比如你这段时间经常吃咸的食物,汗液里面氯化钠含量就高。这就可以反映出你个人的饮食习惯。但汗液里面的成分量非常小,所以要通过特殊的仪器进行鉴定。也有人说指纹的变化和他的家庭遗传和生活环境有关系。有人专门做过调查,不同地区人的汗液分泌量和物质是不同的,比如西部的人就比南部的人汗液含盐高,从而也可以判断人的生活区域。人的汗液成分是相同的。98%是水,剩下的是一些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尿素等,还有一些无机物质,如一些金属阳离子、阴离子等,它们大多和人的饮食有关,这些都是正常生活中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如果毒品和硒严重的有机物也可以留在指纹的汗腺里,自然也可以随汗液通过汗孔成为指纹鉴定的信息之一。通过植皮或破坏真皮不能掩盖身份。人的指纹终身不变,即便是植皮或破坏了真皮,也不能掩盖个人的身份信息。一个人指纹的特殊性,如纹形、纹线组合、细节特征、具体形态及其组合,从出生到去世,在正常情况下都不发生质的变化。在肌体上,指纹皮肤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其特殊性也不会变化。即使在死亡后,在真皮层没有腐蚀的情况下,指纹仍保持其特殊性不变。只有当外伤、病变等,伤到真皮层以下的部分才会发生变化。但是伤口愈合后,形成新的指纹纹路特征也是终生不变的,因为根据基因最初设定的版本,它会一成不变地复制下去。
  4指纹形成
  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三至四个月时,指纹就已经形成,但儿童在成长期间指纹会略有改变,直到青春期14岁左右时才会定型。
  在皮肤发育过程中,虽然表皮、真皮,以及基质层都在共同成长,但柔软的皮下组织长得比相对坚硬的表皮快,因此会对表皮产生源源不断的上顶压力,迫使长得较慢的表皮向内层组织收缩塌陷,逐渐变弯打皱,以减轻皮下组织施加给它的压力。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劲向上攻,一方面被迫往下撤,导致表皮长得曲曲弯弯,坑洼不平,形成纹路。这种变弯打皱的过程随着内层组织产生的上层压力的变化而波动起伏,形成凹凸不平的脊纹或皱褶,直到发育过程终止,最终定型为至死不变的指纹。
  医学发现
  药物成瘾可望在童年期发现迹象
  “三岁看到老”。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约翰·泰勒和迈阿密大学退休荣誉教授乔治沃特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男孩子们在11岁的时候表现出自尊缺乏的心理特征,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在20岁时成为药物滥用的受害者。
  在研究中,两位社会学专家从迈阿密一家中学中任意选择了872名11岁男孩进行研究,并在其后9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追踪调查。约翰·泰勒说:“由于缺乏自尊的心理往往是孩子们自我否定的诱因,即使这种状况是非病理的,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
  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缺乏自尊的孩子或者说研究者所说的“自我否定”型孩子,在未来9年中,比其他正常心理的孩子成为“瘾君子”的概率要高上1.6倍。同时与在13岁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药物的孩子相比,在13岁以前就接触药物的孩子在成年后“药物成瘾”的概率要高上17.6倍。在20岁时,这些在童年期存在自尊缺乏型人格的孩子中64%沾染了毒品,其中10%的人完全符合美国精神协会提供的“药物成瘾症指南”中描述的标准特征。
  不过,泰勒也说,同样的规律并不适用于女生,因为研究同时也发现,同样受到儿童期自尊缺乏困扰的女孩子在未来更多的会陷入“不当饮食”等等问题中而非使用毒品。
相关数据
191次 被浏览次数
1次 编辑次数
|最新活动
|APP下载
下载电巢APP 随时随地看更多电巢视频
|专家解答
关注公众号与专家面对面